莫让“盗图造谣”侵肆网络空间生态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在网络空间中,一篇“小作文”就能炮制出吸人眼球的“猛料故事”,几张配图更能为煞有介事的说法添油加醋……近日,某贴吧里一篇《逆天女友穿婚纱去看演场会》的帖子引发关注。发帖人先是盗用网上一名17岁女生曾晒出的婚纱照,又伪造与“女友”的聊天记录,自称“女友”准备穿婚纱去看演唱会。随着帖文引发网友关注,该女生遭到大量侮辱性谩骂。对此,相关平台表示“坚决处理,绝不姑息”,会第一时间进行自查并清理违规内容。
目前来看,虽然造谣帖文、违规账号已被封禁,但对年仅17岁的受害者来说,被造谣、网暴造成的伤害却很难全部遏止。当事女孩称自己咨询过律师,但维权之路漫长,也“不一定有好结果”,最终决定不追究此事,表示“真的很抱歉我没能坚持住”。在许多类似的网络造谣事件中,隐藏在网络匿名面具下的造谣网暴者“群魔乱舞”、四散而逃,受害者却仓促退让、黯然神伤,相似的事态发展总是令人愤懑、无奈又心疼。
还要认识到,尤其对于年轻一代“数字原住民”来说,在社交平台分享现实生活的日常、在互联网空间构建自身的虚拟形象,是非常正常且普遍的行为。当言语暴力划破网络、刺伤现实,受害者承受的种种恶意将在互联网中、在现实心理层面留下难以抹平的痕迹,对其自我认知和成长等方面都会造成不良影响。从这个角度出发,特别是未成年人遭遇网络盗图、谣言侵扰时,各方不仅需要第一时间对言语暴力展开追查问责,还需更多站在受害人立场,做好个人信息保护、重视后续的心理疏导工作,才能最大程度降低网络暴力可能造成的身心伤害。
如今,随着网络空间、社交分享深入每个人的生活,个人信息流出也更容易招致造谣网暴者的窥伺。一些现实表明,网络造谣者无需自证身份就能捏造“证据链”、用图片大肆渲染,聚拢大量乌合之众;受害者遭遇无妄之灾总是后知后觉、无力辩白,还有可能陷入“自证陷阱”。这种言论声势的不平等,更加剧了谣言的伤害性和事后追责的难度。信息发布门槛低、造谣传谣成本低的现实情况更提醒我们,必须从各方面提高整治“红线”,才能让网言网语不再轻易“脱缰”。
进一步讲,“盗图造谣”一事说明,具有强匿名性的社交平台是谣言疯长蔓延的温床。贴吧作为趣缘群体的集合地,往往容易聚拢相似的观点意见,让极端化观点言论更易滋生,引发“破窗效应”。要有效约束遏制谣言势头,相关平台尤须实时关注用户特点、充分把握自身定位,积极发挥治理惩戒之责;有关部门也应持续提升谣言治理水平和惩治措施,以法律准绳依法展开整治打击,遏制网络谣言高发频发态势。同时,对于广大公众来说,面对网络舆论不轻信盲从、面对热点事件保持理性判断,同样能为维护网络空间和谐稳定出一份力。
面对“盗图造谣”事件,有网友表示,恐怕之后网络晒图都要“打好Logo、加满水印”。增强网络自我保护意识固然重要,但只有各方持续以更精准、严厉、细致的态度和举措做好治理惩戒,才能真正维护好网络空间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