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发有:现实题材成为网络文学新亮点
随着网络文学影响力增强,越来越多网络文学作者不再满足偏居一隅的写作状态,而是提高创作难度和厚度,向现实题材发力
在现实题材创作渐成气候的背景下,政策引领顺势而为,为网络文学的转型与革新创造条件
现实题材的网络文学创作要真正有一番作为,不应片面追求产量快速增长,需警惕泡沫化的陷阱,质的提升才是真正的考验
经过20余年发展,网络文学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了重要内容支撑,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兴文化现象。在文学形态上,不少人认为当前网络文学仅仅是传统通俗文学的网络版,这意味着网络文学的审美形态和表现手法还显得比较单一,审美可能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开掘。
面对新问题,部分网络文学作家开始挑战现实题材。在最近几年的网络文学创作中,现实题材作品显示出日益强劲的发展态势,作品数量节节攀高,总体艺术质量不断提升。通过强化与升级,现实主义题材创作逐渐成为网络文学新趋势,体现出网络文学创作战略性的观念调整和美学转向,并将为网络文学开辟新境界提供新的美学空间和历史机遇。
商业化生产机制逐步建立完善
在网络文学起步阶段,为突出特色,发挥网络传播优势,弥补通俗文艺较大的市场缺口,网络作者以玄幻、仙侠、穿越、架空、言情等类型小说作为突破,逐渐建构相对稳定的叙事模式,在受众中拥有较高关注度。在网络文学发展进程中,以类型文学生产与IP开发为经营重点,网络文学商业化生产机制逐步建立完善。对于这套商业机制,我们一方面要看到它在培育读者市场、推动创作繁荣上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应看到,缺乏克制的商业开发会损伤网络文学的艺术品质,片面追求创作数量的粗放模式也会抑制创新活力。
比如,幻想类的类型创作一度以奇幻想象令网友耳目一新,但最近几年后继乏力,创新不足,不少作品是对现有文本的模仿与综合,给人似曾相识的阅读印象。一些网络“大神”新作也难有新意,自我重复现象比较普遍。在与网络游戏的改编联动中,打怪升级、“废柴”爆发成为玄幻小说主要叙事模式,人物性格、情节线索的雷同和人为拉长的篇幅使得越来越多粉丝兴味索然,纷纷离去。正当此际,现实题材创作开始发力。齐橙的《大国重工》、小桥老树的《奋斗者:侯沧海商路笔记》、阿耐的《大江东去》、小狐濡尾的《南方有乔木》等作品,既以敏锐的现实关切把握时代的脉动,又保留了网络文学活泼生动的文风。以唐家三少为代表的一批玄幻小说作家转向现实题材的创作实践,表明关注现实已经成为网络文学圈的新风尚,《守护时光守护你》《为了你我愿意热爱整个世界》等作品展现网络文学作者新的艺术取向。
内推外引造就新趋势
寻找新的创作生长点是推动网络文学现实转向的内驱力。在最近几年的网络文学创作中,“技术流”写作渐成气候。譬如《大医凌然》作者为真实再现医院环境,多次深入医院考察体验,查阅大量医学文献,作品细节生动逼真。这种求真负责的态度成为提升现实题材创作的内在保证。以《网络英雄传》为代表的一批优秀作品,其作者都以见证者与亲历者角度记录大变革时代风云变幻,笔下的现实打上鲜活的生命烙印。作品不回避,不夸耀,不人为地添加主角光环,紧接地气,扎实写出平凡人在奋斗中艰难成长的英雄情怀。
在现实题材创作渐成气候的背景下,政策引领顺势而为,为网络文学转型与革新创造条件。国家新闻出版署和中国作家协会联合组织开展的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推介活动已经连续举办四届,现实题材创作一直是重点推介的板块。中国作协年度中国网络小说排行榜和网络文学重点作品扶持活动都优先扶持现实题材的网络文学创作。上海市新闻出版广电局与阅文集团联合举办的“中国网络文学原创现实主义作品征文大赛”更是目标明确,力推现实题材创作。在政策层面上,文化与文学相关部门逐步建立现实题材的生产引导机制,不断推动现实题材的拓展和深化。
品质提升是真正考验
在媒介融合趋势下,“印刷文学/纯文学”与“网络文学/通俗文学”的对立性分工逐渐消除。随着网络文学影响力增强,越来越多的网络作者不再满足于偏居一隅的写作状态,而是不断提高创作难度和厚度,向现实题材发起正面强攻。网络文学创作对现实题材的拓展与掘进,正在改变网络文学渐趋刻板单一的写作状态。多种题材、多种创作方法的竞争互动有利于激发网络文学活力。幻想类、历史类和现实类的创作通过对话与交流取长补短,使幻想类创作避免遁入虚无缥缈,使历史类创作走出戏说和套路化,使现实类创作厚重而灵动。另一方面,在网络媒介与印刷媒介深度融合背景下,我们很难将作家区分为纸媒作家与网络作家,网络文学与纸媒文学的交融将是必然趋势。在现实题材创作领域,网络文学与所谓“传统文学”相互渗透,有不少作家跨界写作,他们既有作品在文学网站连载,也有作品在纸媒首发。在创作手法和创作风格上,现实题材的网络文学创作与纯文学创作既各有侧重,又遥相呼应,将前者偏重趣味性、时效性和后者偏重艺术性、思想性的特点结合起来。当然,网络文学要真正地实现主流化,不能靠数量和噱头取胜,关键还是要产出具有创造性的、划时代的大作品。
现实转向给网络文学注入新的艺术活力。越来越多的网络写作者将目光从虚拟空间中抽离出来,转向广阔的大地和沸腾的生活。他们不再满足于记录那些听来的故事,而是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广阔的现实,描绘那些与自己内心产生共鸣的鲜活图景。舞清影的《明月度关山》讲述一位支教老师和一个通信兵坚守贫困山区的感人故事,视角新颖,细节生动。罗晓的《大山里的青春》描写一个支教的高才生、一个年轻的村主任和留守儿童的相遇与交织,在相濡以沫中迸发出情感的火花和人性的光芒。《写给鼹鼠先生的情书》和《韩警官》的主人公都是警察,作品分别讲述智勇双全的卧底缉毒警官、基层警官的成长故事,既交相辉映又别有洞天。沐清雨的《翅膀之末》双线并进,既写出情感的波澜起伏,又展现民航业发展历程和民航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蒋离子的《老妈有喜》以母亲怀二胎为中心情节,关注青春期女儿和中年母亲之间的戏剧性冲突,以幽默风趣的笔触和积极的价值取向观照现实生活中的酸楚和喜悦,剧中人物在磨合中达成理解,在磕碰中共同成长。值得肯定的是,与幻想类作品相比,现实题材网络文学作品在篇幅上较为节制,结构比较紧凑,表达也更为精炼。
总体而言,近年现实题材的网络文学作品在反映现实的广度上不断有拓展,广泛涉猎不同阶层、不同行业的现实生活,但在表现现实的深度上亟待加强,还要避免题材撞车、文字粗糙、艺术同质化的通病。以京杭大运河主题为例,2018年集中涌现一批大同小异的作品,个别网站的作品标题如孪生兄弟,缺乏辨识度。在这几年的网络文学征文活动中,有一些“冲奖文”主题先行,拼凑成文,堆砌空话套话,缺乏对现实的深入接触与深刻理解。有一些作品仅仅是对新闻报道的组合与改写,文字比较潦草,停留于对现象的匆促跟踪和对故事的简单铺陈。现实题材的网络文学创作要真正有一番作为,不应片面追求产量快速增长,需警惕泡沫化陷阱。现实题材的网络文学创作已经遍地开花,对于其后续发展,质的提升才是真正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