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零售服务业:快速成长的生力军
今天的网络零售业与10年前有何不同?有哪些新业态涌现?这些在助力中国消费市场成长的同时,形成了怎样的竞争新格局?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日前发布的《中国网络零售服务业:格局、竞争与生态》报告,对中国网络零售服务业近年来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详细阐述。
报告认为,近年社交电商和内容电商等新业态不断涌现,但并未纳入传统网络零售的统计框架中,网络零售总规模较现有统计口径被低估。2018年,社交电商、内容电商等新业态规模至少占传统B2C网络零售GMV的32.12%,预计2019年将达60%以上。
“电商服务业概念提出迄今已12年,环境已经发生变化。随着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当年的电商服务业已不仅限于纯电商,而包括服务线上线下所有零售商家,这些可统称为网络零售服务业。”上述报告负责人欧阳日辉说。
报告对网络零售服务进行了详细的界定。据报告主笔何毅博士介绍,网络零售服务是零售链条中为促进商品流通所提供各种专业服务的集合体,包括广告(营销)服务、交易服务、支付服务、物流服务、技术服务、运营服务,这些共同构成了中国网络零售服务的完整生态。
GMV规模是整个网络零售服务生态体系各角色共同作用的结果。数据显示,从2011年到现在,中国网上零售交易规模逐年上升。2017年,全国零售服务业规模达6万亿元(线上与线下总和),占社会零售总额的18%。
从网络零售的各领域看,呈现出不同的市场格局。
比如,在网络广告行业,BAT占据了大部分江山,其中百度17%、阿里36%、腾讯10%,在社交电商的发展潮流下,传统网络广告的内涵正在发生改变;在线上交易行业,主流是阿里和京东,新兴的社交电商几乎普遍采取免佣金模式,或者佣金费用极少;在支付行业,第三方支付占据45%的市场份额,其中微信支付后来居上:2018年,线下场景中,微信支付份额已达56%,超过支付宝的36%,而线上场景支付宝占46%,略有优势;物流行业,2017年,顺丰以711亿元营收位列快递行业第一;在仓配行业,苏宁与京东保持领先。
欧阳日辉认为,如今的网络零售服务行业正在经历重大变革,针对客户(零售商、品牌商)、用户(消费者粘性)、场景(特定场景解决方案)、信誉(社会信用)等四大目标的网络零售服务的综合实力比拼才刚刚打响。
事实上,伴随中国网络零售服务业的发展,不同发展阶段竞争关系不同。何毅介绍,2007年,当时没有智能手机,平台电商与垂直电商边界明显。因此,各大企业争夺的主要是用户(消费者)。2014年开始,电商综合化趋势出现,边界开始模糊,各大电商平台开始争夺客户(零售商)入驻。2017年,小程序出现,微信支付上轨道,腾讯以颠覆式创新的方式正式闯入电商行业,并随着线上线下融合,开发线下小程序,进入网络零售服务行业,服务线下零售商。
2018年,服务已不再稀缺,用户时间和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社交电商与内容电商兴起,“头条系”杀入网络零售服务行业,消费者在社交平台和内容平台就能完成购物,而且很大一部分购物需求正是社交平台和内容平台创造的,没有必要再专门登录购物平台购物,从此“购物流量”这样的概念或许将不再存在。
欧阳日辉表示,电商新业态层出不穷,而理论没有跟上实践的发展,这或许是今天行业面临的最重要问题。
例如,微商从一开始的“小打小闹”,到2018年GMV规模超过11000亿元,只用了4年时间,这还仅仅是B2C微商的规模,也没有将小程序计算在内。因为没有将这些创新业态纳入统计,因此,报告认为中国网络零售市场被严重低估。
如果将微商和拼多多等新业态纳入统计,2018年,中国B2C网络零售的GMV规模应是6.6万亿元,而不是5万亿元。实际上,2018年新业态至少占(传统)B2C网络零售GMV的32.12%,如果加上小程序的GMV1万亿元,2019年预计新业态规模将占(传统)网络零售B2C总规模的60%以上。
欧阳日辉认为,电商市场正站在新的起点,新的市场增量不断涌现,将助力中国形成一个强大的国内消费市场。同时,我们面临一个日新月异的世界,没有一种商业模式是长存的,没有一种竞争力是永恒的,要想在网络零售市场生存和发展,唯有不断创新才是永远不变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