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审计第一人”李若山:语录曾走红网络
为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10月1日起,荔枝新闻将联合江苏卫视《美好时代》节目推出7期“70年•岁月的成就”特别策划。对话7位在1949年出生、与共和国同龄的行业佼佼者。凭借诸多创新研究成果推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的油气钻井工程专家苏义脑,中国空军首位荣立一等功的女飞行员刘晓连,最早瞄准杂交水稻优质高产的研究者、杂交水稻育种专家陈立云,创作了《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春天的故事》等一批经典曲目的著名作曲家王佑贵……通过讲述他们的追梦故事,展现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伟大发展成就和变化。
对话“中国审计第一人”李若山
今天的“70年•岁月的成就”系列主人公,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见证了新中国发展史的同时,自己也创造了我国学术界的历史。
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位审计学博士,李若山。
李若山,出生于1949年。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曾获国务院特殊津贴、教育部精品课程、上海市教委名师,上交所中国十佳独立董事等奖项和称号。
二战高考 知识改变命运
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当时在文工团工作的李若山已经28岁,决定抓住这次时代赋予的好机会参加高考的同时,李若山也承受着“高龄考生”的压力,“说我这么大年龄了还考什么,肯定考不上的。”
第一年参加高考,江西宜春地区师范学校艺术系的李若山,也确实吃亏在了年龄上,“跟我一起面试的都比我小十几岁,老师就直接说,你年龄都这么大了还考什么,反正最后是没要我。”
第二年李若山顶着压力再战考场,甚至放弃了难得的涨薪机会,“频繁地开会评选(涨薪人选)要花很多时间,我就跟单位领导说,我能不能放弃这次涨工资的机会,因为我要复习准备高考。”
备考期间,妻子先兆性流产住院,李若山一边照顾妻子、打理三餐,一边挤出时间复习功课,“有时半夜想起一道题目能用新方法解答,我会兴冲冲爬起来重新演算一遍。”
有意思的是,因为第一年高考数学分数不算入总分,所以第二年数学考试很多考生随便写写就提前交卷走人,反倒是认真把全卷做完的李若山收获了小幸运,“结果那年宣布数学成绩计入总分,我数学考了60多分,这60分可帮了我不少忙,我很幸运。”
而立之年的李若山,最终以全县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厦门大学经济系会计专业,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这也是李若山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中国第一个审计学博士 入行是“阴差阳错的命中注定”
李若山出生于“会计世家”,父亲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专业,母亲是会计,但父亲却觉得“一只算盘一支笔,算来算去没出息”,建议李若山转专业学统计。
李若山给校长写信申请转专业,然而没能如愿,“信寄出去一点消息都没有,直到开学典礼,校长发言很严厉地说道:‘某些同学专业思想不稳定,还没来就想换专业!’虽然他没有点名道姓,但我知道他就是在说我啊!就这样,专业我是没换成,我也不敢再折腾了。”
李若山“阴差阳错”学了11年会计学(本科4年、硕士3年、博士4年),最终成为中国第一个审计学博士。
匠心回归教书育人 “若山语录”火爆网络
毕业之后,作为新中国第一批自己培养的审计人才,李若山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多次热情邀请,但他却选择了留在高校,立志要为祖国培养更多的审计人才。
从学生变成老师,身份突然转变,李若山也闹过笑话,“第一次上课,我就走错了教室,备了好几天的课,我上到一半就讲完了,很尴尬。”
吸取教训的李若山开始私下用功,“我看很多教学方面的书,观察模仿我以前的老师是怎么给我上课的。买了很多评弹的CD片,研究评弹艺术的表达,把演出的技巧拿出来用,回家对着镜子练习,我太太看到我这样都笑死了,觉得很傻。”
三尺讲台,一生所爱;责任所在,动力之源。于1991年获得国务院学位办及教育部授于“在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1997年,李若山从厦门大学来到复旦大学,继续教师事业。
“李老师的课每年都会拿我们复旦讲课的一等奖,会计学的课大多很枯燥晦涩,但是李老师讲起来就特别有意思,他会用很多精彩形象的比喻和案例。学生自发地将李老师上课时的精彩讲解整理成册,叫“若山语录”,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学生王晶晶言语间对恩师李若山充满崇拜与敬重。
回想新时代带给自己的种种福泽,李若山更想成为给祖国带去美好的人,“我很庆幸自己抓住了时代给予我的一次又一次的机会,我很感恩。我们不要总是问这个时代给了我们什么美好的事情,而要问我们每个人给这个时代创造了什么美好的事情,我也希望我的学生在他们的时代里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为国家做出更多贡献。”
最后,在与荔枝新闻记者的交流中,李教授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送上祝福,“我爱我的中国,祝祖国永远昌盛,永远年轻,祖国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