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 筑牢网络文明建设基石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其中把“文明素养得到新提高,青少年网民网络素养不断提升”列为工作目标。
随着网络技术和业态的迭代更新,网络内容生产和传播一度呈“野蛮式”发展,借助话题、利用网络,瞄准“名利”的网络炒作也随之出现,各种扭曲变形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弥散在网络空间,潜移默化中异化人们认知,侵蚀道德底线,毒化社会风气,涉世未深的青少年网民极易被“带偏”,继而有人跟风效仿,“三观”跟着“五官”走,突破公序良俗和法律底线,形成恶性循环,污染网络空间。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6岁至19岁网民规模达1.58亿,占网民整体的15.7%。青少年是网络空间的活跃群体,他们的网络文明素养的水平很大程度折射出网络生态的优劣。青少年群体正处于“三观”养成关键期,总体而言,他们会更多地从感性出发看待网络信息,惯于从自己的主观角度去评价,对潜在的负面作用辨识力还比较低,如果再缺乏正确理念的教化引导,长此以往,极易造成自身的性格缺陷、思想腐化、心理失调等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带来隐患,在网络空间中成为“污染源”。大力提升全民,尤其是广大青少年网民的网络文明素养,关乎民族品格塑造、“接班人”培养,关乎社会风清气正、家庭幸福美满,关乎网络空间清朗、网络生态净化,是战略层面的国家大事,是社会层面的个人大事,极为重要,极为紧迫。
网络素养是个综合性概念,包括上网注意力控制能力、网络信息分析评价能力、网络内容运用表达能力、网络形象展示管理能力、网络安全防护能力等多个维度。对于青少年网民而言,需要本人、家长、老师,以及全社会各方面力量从多角度着手,积极参与、合理分工、正确引导、共同推动,以战略眼光和长远角度,筑牢网络空间清朗的基石。
首先,作为社会的细胞,每个家庭是最基本的行为主体和组成单元,作为第一任“老师”,最重要的领路人,家长要注重日常干预,明白无误地告诉孩子,网络是工具不是玩具,不能让网络在孩子手里变成“玩物丧志”的那个“物”,以身作则营造科学健康的家庭用网氛围;其次,学校要发挥关键作用,安排专门课程,创新教育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网络体验和社会实践活动,把网络文明素养培育融入到日常教育活动中;再者,各职能部门以及全社会,要积极投入专业力量,开发有针对性的有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多种网络业态,加强正面宣传和正面引导,构建完善的网络文明素质教育体系,努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社会氛围,共同筑牢网络文明建设的基石。